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工藝:
1、挑選原料:選擇適量PP無紡布、鼻梁條、絲線、防菌過濾紙、活性碳布、防水透氣膜、無紡布包邊材料和耳帶。
2、制片生產:將PP無紡布原材料、防菌過濾紙、活性碳布和防水透氣膜均掛于口罩打片機料架上,調試機器自動生產。
3、焊合成型:將鼻梁條放置于口罩片上方,然后將口罩片折疊并包裹鼻梁條。
4、內包車間:將成型口罩進行殺菌消毒,真空封裝。
5、外包出貨:將包裝好的口罩集中整合外部包裝出貨。
醫用杯型防護口罩生產工藝:
挑選原料 >> 熱壓定型 >> 制造外層面罩 >> 焊接切邊 >> 印刷口罩標注 >> 呼吸閥打孔 >> 鼻梁條焊接 >> 人工/機器貼內層鼻梁條 >> 焊接耳帶 >> 焊接呼吸閥 >> 成品內包車間 >> 外部整合包裝 >> 存/出貨
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環境及要求:
熟知醫療器械分類的朋友應該知道,醫療器械共分為3類,口罩屬于二類醫療器械,無論是醫用杯型防護口罩還是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環境必須在10萬級(醫療稱:D級潔凈車間)或以上潔凈車間進行生產,這是guojia強制性要求,其生產環境必須是無塵、無菌的,有特殊要求的口罩必須在指定恒溫恒濕范圍下進行生產。
無塵車間的物流方面:
從初始挑選原料到zui終成型內包,全程都必須無塵、無菌化。車間布局要合理,講究工藝流程順暢,上下工序之間銜接暢通,運輸距離要短直,盡可能避免迂回和往返運輸。
進出無塵車間的人員方面:
從更衣 >> 洗手消毒/緩沖 >> 風淋消毒 >> 潔凈走廊 >> 各個潔凈車間都必須無塵化。
一次性醫用口罩的消毒滅菌后解析期:
生產出來之后,醫用口罩通常采用環氧乙烷滅菌的方式進行消毒,滅菌后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,而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質,長期吸入環氧乙烷,不但刺激呼吸道,還會有強烈的致癌可能性。長期少量接觸,可見有神經衰弱綜合征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。
所以必須通過解析的方式使得口罩上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,從而達到安全含量標準。因此經環氧乙烷滅菌的醫用口罩,必須經過解析,經檢測合格才能出廠上市。
滅菌后解析期目前通常是14天。這是企業經過驗證的相對安全的環氧乙烷解析時間,能確保口罩中殘留的環氧乙烷含量低于10ug/g的安全標準。同時天氣越冷環氧乙烷越不容易解析。
ISO14644-1(國際標準)
空氣潔凈度等級(N) |
大于或等于所標粒徑的粒子zui大濃度限值(個/每立方米空氣粒子 |
|||||
0.1um |
0.2um |
0.3um |
0.5um |
1.0um |
5.0um |
|
ISO CIass1 |
10 |
2 |
|
|
|
|
ISO CIass2 |
100 |
24 |
10 |
4 |
||
ISO CIass3 |
1,000 |
237 |
102 |
35 |
8 |
|
ISO CIass4 |
10,000 |
2,370 |
1,020 |
352 |
83 |
|
ISO CIass5 |
100,000 |
23,700 |
10,200 |
3,520 |
832 |
29 |
ISO CIass6 |
1,000,000 |
237,000 |
102,000 |
35,200 |
8,320 |
293 |
ISO CIass7 |
|
|
|
352,000 |
83,200 |
2,930 |
ISO CIass8 |
|
|
|
3,520,000 |
832,000 |
29,300 |
ISO CIass9 |
|
|
|
35,200,000 |
8,320,000 |
293,000 |
注:由于涉及測量過程的不確定性,故要求用不超過三個有效的濃度數字來確定等級水平 |